特色小镇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、推动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。小镇要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定位,做到产业发展“特而强”、功能叠加“聚而合”、建设形态“精而美”、制度供给“活而新”。当前,必须从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出发,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。各类小镇要着眼于有效产品供给,满足时代发展需求;小镇建设也要差异化推进,增强小镇内涵,避免千镇一面;各级政府更要创新思维,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创新政策和制度供给。
坚持“两高”导向,全面增强供给能力。特色小镇要增强供给能力,提供符合发展需求的创新产品,就必须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,提升转型和创新含金量。深入研究谋划,强化有效投资,着力引进集聚行业龙头企业、领军人物、高端科研团队和成长型企业,推动特色小镇成为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集聚区,成为“双高”产业的主战场。
坚持“四位一体”,全面创新小镇内涵。特色小镇要致力于产业、文化、旅游、社区四大功能融合发展,增强和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创业创新氛围。挖掘文化功能,融文化基因于产业发展、生态建设全过程,培育创新文化、延续历史文化、保护非物质文化、传承工艺文化、打造山水文化。嵌入旅游功能,整合利用山水风光、风俗风味、古村故居、人文历史等资源,提升传统旅游,创新多元旅游功能。夯实社区功能,完善医疗、教育和休闲运动设施,建立“小镇客厅”,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。
坚持因地制宜,全面展现“一镇一风格”。特色小镇本身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载体,必须避免千镇一面,注重差异化发展。除了小镇产业定位的差异外,小镇必须统筹品牌设计、市场营销和形象塑造,促进传统与现代、历史与时尚、自然与人文相生相融。做好生态特色文章,坚守生态底线,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基础上,实施“嵌入式开发”,让小镇融入自然,为小镇注入无限生机。
坚持制度创新,全面打破供给约束。特色小镇创建要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,整体推进规划、建设和运营。不断完善“创建制”“期权激励制”,进一步优化特色小镇创建的政务环境。着力运营机制创新,提升企业在小镇规划建设中的主体地位。严格落实“优胜劣汰”的竞争机制,提高小镇集聚产出水平。
【来源于:招商引资内参】